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校庆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
来源:福建招考网整理 2007-11-2 8:50:47 【字体:小 大】

 从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至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直到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已历经了70年的风雨历程,“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中国人民大学70年共培养了2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和“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

     进入新世纪,如何把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积淀和光荣传统的著名大学进一步办好、办出特色,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长久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十一五”时期对中国人民大学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实践特色办学的强校之路,完成“固本强基”,为在下一阶段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作好准备。

     20年左右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在整体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几个学科在世界上属最好或最具国际影响力,全部学科都是最好的是不太可能的。”纪宝成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纪宝成认为,“特色”是新时期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又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结果。确立和实践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是高校发展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一所高校形成自身特色,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外部因素,要有宽松的社会办学环境;二是内部因素,就是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发展目标、提升办学理念,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懈追求、长期积累。

     人大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利用本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初步建成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这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步,顺应国家、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十五”期间,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面貌、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声誉得到明显提高。而“十一五”时期是人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纪宝成希望用20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这20年里,前10年的发展是用来打基础的,后10年的发展着力于内在品质的提升,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每5年上一个台阶。下一个5年,要在“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方面上台阶,接下来的5年期间,力争实现建设多个世界知名学科的目标,冲击和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20年或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纪宝成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将贯彻“优化、完善、增强、提升”和“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的双八字方针,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总体奋斗目标,敢于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增强包括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内的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18字发展真经”和“4点方法”,即以“人民、人本、人文”为办学理念,以“大师、大楼、大气”为办学思路,以“真情、真想、真干”为行动纲领的“18字发展真经”,以及“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关注热点”的工作方法。

     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与呼

     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最受社会关注的一件事,无疑是国学院的成立。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5月召开了振兴国学教育座谈会,同时宣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研究院,当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挂牌。这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

     人大国学院成立的一个重要意义,是重视国学教育,特别是招收本科生,而且不是办一年两年,要永远办下去。国学院的筹建者之一、人大副校长冯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以往人们认识不够的地方。他认为,人大国学院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启蒙的继续和加强。重视国学的教育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接续文脉,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另一个是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考虑。 

      冯俊解释说,自西方科学体系引进中国后,由于中国文史哲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裁剪,很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这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把它肢解后,文化本来的精神、味道就没有了;再就是培养年轻人,给他们6年的学习时间,本硕连读,在这批人之中,将来经过继续深造从事国学的研究和教学,才有可能具有成为大师的潜力。当然,能成为他们老师的,也必须在某个研究方向有扎实的基础,而学科带头人则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属于一流。 

     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介绍,人大国学院从创办到现在,都是“全校一盘棋”,举全校之力为办好国学院而共同努力。现在已经上岗的老师是从人大的相关学院分别选调过来的。除此之外,按照人民大学很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双聘制的规定,文学院的古典文学教研室、哲学院的中国哲学教研室、历史学院的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同时受聘为原属学院和国学院两个单位。国学院还聘请了季羡林、饶宗颐、何兹全、任继愈、叶嘉莹5位学术泰斗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一批著名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兼职教授。今年已经有庞朴、傅璇宗等国学院的特聘教授,与冯其庸先生一道,作为国学院的新增博士生导师,面向社会招收博士生。

     事实上,成立国学院只是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扬人文社会科学旗帜,积极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与呼的一个案例。2000年,经过认真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以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李鹏同志亲临大会,在讲话中,他提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同等重要。学校领导以及许多教授纷纷撰写文章,并利用多种场合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引领舆论潮流的方向。

     从2000年开始,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开创风气之先的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论坛”,面向全国发出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倡议。在学校的大力呼吁和积极努力下,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清史》纂修工作正式启动。学校成立孔子研究院,在全国率先组织发起编纂《儒藏》,启动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和总结,保存儒家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的积极推动下,人文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教育部成立了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有13名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为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既推动了全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又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不断加速推动事业发展,广聚了人心、提升了人气、提高了水平、扩大了影响、促进了和谐。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校庆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与生俱来奠定的基础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人大的本质。人大的师生踏实肯干,他们相信科学,相信规律和人民的意志。实事求是不等于保守,它是与时俱进的,这就是学校这些年有底气发展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优势,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好的成绩,在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原文链接:特色强校 鼓荡人文社科创新潮——中国人民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